推荐人:韦玉成
作者:费孝通 著
索书号:C912.82/176
费孝通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被公认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乡土中国》,该书汇集了费孝通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根据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而撰写的十四篇文章,这部作品研究了中国农村,并对中国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
《乡土中国》每篇篇幅都不长,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一开始,费孝通就指出了,“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观点,因此研究中国社会离不开对农村的研究。乡村人民与土地紧密相连,土地对他们来说是生命之源。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以熟人为主,法律并不发挥重要作用。从“文字下乡”到“再论文字下乡”,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社会注重口头传统而不是文字记录。乡土社会是一种面对面的社会,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对话进行交流,不需要依赖文字。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不同,“差序格局”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等级关系。中国的乡村注重“长幼有序”。在乡土社会中,“男女有别”意味着男女不必追求完全平等,在生活中可以保持一定的隔离,家族代替了家庭。“礼治秩序”和“无讼”讲述了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通过宗法制度中的情感和道德来进行判断和约束。“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阐述了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
该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高度评价称:“《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书还于2020年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费孝通的观察视角源自他对乡土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乡土中国》这本书非常具有研究性,虽然可能没有小说散文那样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但其中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直截了当地普及了一些乡土文化的知识,就像是一本科普读物,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解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有中国气息的乡土世界。作为一个生长在乡村的我,对乡村非常熟悉,它是我真正的故乡。因此,当我阅读到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时,我感到非常亲切,但同时也感到惊讶,他描绘的乡村与我熟悉的乡村相似,但他所揭示和阐释的却是我陌生的,这使我感到震撼,同时也给我启示。所以想了解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乡土中国》一书非常值得你去品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