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师: 姚春美
作者:托妮·莫里森
20世纪70年代以后,黑人女性文学进入黄金发展期,在文本中黑人女性解构、重构自我,探寻种族文化。1993年,美国非洲裔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现向大家荐阅其代表作。
在代表作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中,主人公黑人小女孩渴望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但因家境的贫穷、族群的偏见、被父亲玷污、被牧师欺骗等不幸的生活遭遇导致她最终变疯,产生已拥有最蓝眼睛的幻觉,在幻境中拥有一切之前渴望但未实现的幸福……可见,黑人的心灵在白人强势文化冲击下发生极大变异,黑人在不断迷失自我标准和价值判断。
在小说中,美国黑人遭受白人“精神奴役”,全盘接受白人的精神灌输,黑人否认自身与生俱来的特性和文化,渴望长得像白人,像白人一样生活……认为只有拥有这些自己的生活才会变得美好,摒弃黑人性而向白人的审美标准靠近,但脱离现实的模仿与羡慕往往导致黑人对现实的鄙视和厌弃,种族自卑感深深扎根,最终走向悲剧。这是“文化帝国主义”心灵殖民的典型体现,也是强势文化侵犯性的表现。强势文化总通过各种手段尤其是媒介传播等证明其是天经地义的,不容质疑和反抗。但对黑色种族而言又将是新一回的被殖民,文化殖民对黑人精神世界将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在多元文化、后殖民主义时代,托妮·莫里森通过小说揭示美国主流文化是如何殖民与异化黑人种族的精神和思想,《最蓝的眼睛》给黑人种族带来精神的警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