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师:龚月新
索书号:K928.626/30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山海经》是中华民族三部上古奇书之一,是中国先秦重要的古籍之一。它是以山、海为经纬,以神话为载体,记述了上古先民对上古社会的认知,是上古先民对自己的生活实践、认识世界的记述。
《山海经》的传世版本有18卷,其中包括《山经》5卷和《海经》13卷。这本书共三万四千多字,我们现在所读的《山海经》,历经传说时代口耳流变,图文时代整编,诸家删削变形,秦朝大火,汉人重整,距原始面貌已很远,但仍可以碎片记录拼凑出一个上古物质世界——被先民精神化的物质世界。
《山海经》这本书充满奇幻的色彩,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无奇不有,涉及中国古代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地理、物产、植物、动物等多个领域,由于其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有“百科全书”之说,成为历代学者追本溯源、贯通古今的宝贵资料与灵感源泉。
许多流传久远、大家十分熟悉的神话故事都来自《山海经》的记载。例如女娲、羲和、神农、西王母等神话人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刑天争神、大禹治水、女娲之肠、扶桑旸谷等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在《山海经》里都有记载。
当然,对于《山海经》的内容,历史上许多学者有各种各样的认识,例如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就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以至于后世作史者不敢以为参考;当代文学家鲁迅认为《山海经》是一本“古之巫书”;而现代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蕴含宝藏的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过,现在一般介绍《山海经》时,更多人是把它当作古代的地理著作。
虽然《山海经》需要深入研究才能读透,但是普通人浏览阅读《山海经》也能从中获益许多,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书本探讨的自然环境变迁的角度去寻找祖先失落的文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