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师 黄世喆
单 位 广西民族大学
推荐书目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论》
作 者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 著、高毅 译
《社会契约论》 卢梭 著、何兆武译
书目类别 经典图书
出版社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2010.2
《社会契约论》 2003.2
推荐理由(200字—500字)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鲜明思想。看完此书就可想而知,这样惊世骇俗的观点是不见容于当世的,根本不可能获奖。想必卢梭本人在写作时已经预见到了。而这一观点,当年曾如何地激励着青年马克思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马克思接过了卢梭手中的接力棒,对私有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剖析和鞭笞。
在阐发政治思想性质这一问题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在书中,卢梭指出:“自然界中很少有不平等的现象,当今流行的不平等现象是人类在求生存和进步的过程中,人为逐渐衍生成的。”这一观点也是很震撼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受进化论影响,从而认为进化就是进步、进步就是先进的普罗大众来说,简直是“三观”俱毁。类似的充满辛辣意味而又让人大呼过瘾的名句还有不少。如:“但是,要是我对‘苦难’这个词的意义理解得不错的话,这个词并没有什么意义,或者只表示一种令人痛苦的被剥夺状态,是身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我非常希望有人指出,一个心神安宁、身体健康的自由人会遭受到何种苦难。”“然而,从人需要别人帮助之时起,从有人感觉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生活必需品的好处之时起,平等就消失了,财产就产生了,劳动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广袤的大森林变成秀丽的田野,要用人们的汗水来浇灌,而且不久就看到,奴役和苦难也随着地里的庄稼一起发芽、生长。”等等。可能,这样激情四射文采斐然的写作风格也深深影响了青年马克思。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充分展示了他的才思文藻。“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这句名言至今仍响彻云霄。
他认为,人类最初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在这个时间,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私有制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平等,国家是因订立契约而产生,人民是制订契约的主体,由此他提出“人民主权”的思想,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也不能转让,一切人权的表现和运用必须表现人民的意志,法律是“公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不能高于法律。这一思想在当时无疑是鹤立鸡群的。
《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大家更多地注意到,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但同时,也许容易忽略了《社会契约论》对马克思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设想、辩证法思想等的影响。
【返回】